随着网络交流在生活中所占比重的提升,网络用语、黑话、缩写也渐渐从“线上”渗入到生活中,由此引发的“网络用语该不该生活化”的讨论从未停息。
早在2010年11月10日,当年的大热网络词汇“给力”一词登上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被看作是 “网络语言被认可” 的大事件,曾引得一众网友惊呼“太给力了”。此后,网络用语迅速以方便、生动、活泼、幽默、自由等特点,在原本的语言体系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网络用语总体上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交际口语,多由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和时下热门语录,缺乏作为生活语言应有的逻辑,甚至有些随意、粗俗。将一些网络用语生活化使用,也会冲击原有的语言习惯,降低语言运用能力。
不仅如此,网络用语随着高速运转的网络社会而更新换代,也许上周还是热点、风靡朋友圈的流行语,这周讲出就已无人回应。如果将网络用语生活化,为了减少“代沟”、避免“落伍”,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无法避免地学习又抛弃一轮一轮的新词汇,这样的“快餐式”用语无疑会带来沉重的学习成本。
但网络用语的正面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除用语本身生动、幽默的特点外,多数网络用语因语义较委婉、内涵较模糊,因此可以在生活中间接表达我们的文化中避讳直言的事物,并且如暗号般,不怕“外人”听 。有心者,已知其意;无心者,不知所云,甚至能从此得到“身份认同感”。
那么你是否支持网络用语生活化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参与方式:
支持或认同的,请在评论区用“emoji👍+你的观点”
不支持或不认同的,请在评论区用“emoji👎+你的观点”
举个🌰:
“👍网络用语虽然不够正式、严肃,但是作为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并无大碍,并且多数十分幽默、便捷、有趣,比如用‘88’代替刻板的再见,用‘666’代替一大串夸赞的话。语言本身就是为交流服务的,因此只要沟通双方能够彼此理解,采取这样的表达方式没什么不好的。”
“👎网络用语适用于网络,离生活用语还是有差距的。网络用语生活化会冲击我们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样‘随意’的、不符合语言规则的用语形成习惯之后,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交流。并且有不少网络用语本身并无内涵可言,甚至令人生厌,会对许多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跟随潮流’而不断学习网络用语也很有可能导致‘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