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玑双旋转陀飞轮——迷人的机械世界

221年前,阿伯拉罕-路易·宝玑先生在他所创立的巴黎钟表堤岸制表工坊中,创造了制表史上令无数人赞叹的陀飞轮调速装置。这一无比复杂的精密机构彰显了宝玑先生卓然超群的远见与创想,时至今日仍对高级制表业有着重要意义。至今,陀飞轮的作用和意义已不仅是提高走时的精准度,而是谱写了制表领域的辉煌篇章。宝玑陀飞轮时计臻品在百年征程中不断创新,超越自我,集精湛机械制造技艺与深厚美学原理于一身,创制出双旋转陀飞轮时计臻品,演绎复杂迷人的机械世界。

法国共和9年获月7日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获授的陀飞轮调校装置专利的官方文件

1793年至1795年期间,宝玑先生为了应对钟表运行过程中受地心引力影响所产生的误差,萌生了创造陀飞轮的想法。摆轮、游丝以及擒纵机构(擒纵叉和擒纵轮)被一起置于一个围绕轴心旋转的笼框之中,由于所有误差以固定的频率持续出现,因而整体上便互相抵消了。“陀飞轮”(Tourbillon)的命名源于笛卡尔的哲学原理:“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存在于由此产生的漩涡之中”。宝玑先生选择以“陀飞轮”一词命名,亦体现了启蒙时代的世界观,与18世纪将钟表视为微缩宇宙的哲学理念相互呼应。

法国共和9年获月7日,即1801年6月26日,宝玑先生获授陀飞轮调校装置专利的官方文件。从此,陀飞轮的发明在制表界名声大噪,并逐年发展精进,为世人所赞叹。

如果说,陀飞轮的问世,解决了制表界最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那么2006年双旋转陀飞轮的问世更是让时计的走时进一步迈向精准。双旋转陀飞轮腕表,顾名思义由两个陀飞轮独立运作构成。其创新技术在于两个陀飞轮间的独立运作需借助差动齿轮实现,并通过装配一个每12小时运转一次的旋转中央夹板,用以抵消腕表直立时振荡器的等时性误差,从而达到了2倍于标准腕表的精确度。连接两个陀飞轮调准器的表桥同时为显示小时的指针,而中央的标准指针则显示分钟。 在此结构设计之下,主夹板需要与两枚独立运转的陀飞轮机芯共同运动。将一枚差动器放置于与时针相连的齿轮系上,齿轮系驱动时针运转只需很少的动力,但却能将两个独立的齿轮系与第三齿轮系连接在一起,结构非常之精妙。这项令双旋转陀飞轮腕表成为现实的创新的设计,已经成为宝玑的专利申请。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致敬“钟表堤岸”的现代匠心之作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于极为有限的腕表方寸之间,打造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微观宇宙。该枚腕表由两个独立的陀飞轮装置驱动,宛若两颗机械心脏彼此独立运作,每个陀飞轮每分钟完成一次旋转,陀飞轮所在的主夹板与时针相连共同旋转,时针作为其中一枚陀飞轮的表桥,延伸部分则作为第二枚陀飞轮的表桥,陀飞轮则随着腕表的计时组件以每12小时旋转一周的韵律运转。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_表背细节图

1775年,宝玑先生于巴黎西岱岛定居,开创了钟表堤岸,自此钟表堤岸成为了宝玑先生终身的居所,亦是宝玑品牌的发源地。5345以钟表堤岸命名,足以证明其于宝玑品牌的重要程度,堪称宝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陀飞轮时计之一。这款腕表的视觉呈现颇为不凡,融合了精湛机械技术与深厚美学造诣。可显露的机芯展示了两个独立运作的陀飞轮装置通过中央差动器驱动整块夹板的运转,透过蓝宝石玻璃视窗可窥见机芯轮系,仿佛开启一扇连通两个真正卓然之界的窗口。腕表的每个组件均经手工润饰,宝玑工艺大师亦将巴黎钟表堤岸39号宝玑工坊的建筑立面图案手工镌刻于表背,于金质材料上蚀刻的图案细节精致考究,难度颇高,展现了宝玑工艺大师卓越的制表技艺。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腕表

 

玑镂刻花表盘上的双陀飞轮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7双旋转陀飞轮腕表同样搭载双旋转陀飞轮调制装置,由手动上链机械机芯驱动,是宝玑多年设研制计与积累的心血结晶。两个陀飞轮所在的主夹板与时针相连共同旋转。时针作为其中一枚陀飞轮的表桥;而其延伸部分,则作为第二枚陀飞轮的表桥。作为宝玑标识之一,表盘上的玑镂刻花饰纹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装饰细节。机芯背面亦有手工镌刻太阳系图案,灵感源自每分钟自转一次及每12小时围绕中心轴旋转的陀飞轮。此外,时针的造型继承了宝玑传统的经典“苹果”指针,延伸部分为镜面抛光处理。这些细节成就了此枚荟萃尖端技术与精美设计的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