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聚焦新质生产力 / 预算草案五大焦点 / 2月CPI与PPI数据出炉

聚焦·两会
事件: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以下简称《报告》)。 

聚焦新质生产力

一、主要目标相比2023年有四个方面调整

1.实际GDP增长维持5.0%左右,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2023年是在2022年增长3.0%的基础上,从2022年的目标5.5%调降至5.0%的目标。而2024年是在2023年增长5.2%的基础上,维持5.0%左右不变。这实际上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四个方面。
2.居民收入增长和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升。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从2023年“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升为2024年“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从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1200万人以上”。
3.维持CPI目标3.0%左右,给货币政策新标准:在通胀预期偏低的情况下,将CPI增幅目标维持3.0%左右,防止货币供应因为价格目标而被动收缩,给予货币政策新标准:如果考虑到价格水平目标实现,就需要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
4.单位GDP能耗降低2.5%左右。2016年至2017年目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3.4%左右,2018年、2019年、2021年目标是降低3.0%左右,其他年份没有量化目标。2024年调低量化目标,体现了对绿色低碳工作的辩证考虑。也将减少高耗能行业的压力。

二、宏观调控政策的关键词“适度”和“一致性”

1.增加宏观政策一致性预期。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2.财政政策仍适度扩张。一是3%的赤字只是财政纪律的体现;二是广义赤字率上行;三是考虑价格因素今年实际赤字率或高于3%;四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显著体现财政逆周期扩张的政策意图。
3.货币政策变化不大。货币政策仍然是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货币政策将总量和结构工具双重发力,央行将继续实施降准、降息。

三、重点工作层面聚焦新质生产力

1.2024年政府工作的前三位依次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扩大内需。而2023年政府工作的第一位是扩大内需。
2.新质生产力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数字经济领域,要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3.扩大内需仍相对注重供给侧。居民消费的重点是新型消费、以旧换新、汽车电子大宗消费,以及养老、育幼、家政服务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聚焦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生产设备更新、“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等。
4.防范化解风险依然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要求在短期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要标本兼治建立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四、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衰退的风险。

聚焦·两会
事件:2024年3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的五大焦点

3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从今年预算草案的整体内容来看,对于财政重点支持方向、区域间的财力流向以及央地间的债务融资较以往年度均有显著变化。通过地方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安排中,也反映出中央对于地产投资的预期趋稳、地方“盘活存量”的压力也有大幅缓解。主要内容如下:

一、财政首要支持政策转向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

根据过往几年预算草案来看,每年基本会公布7-8项目主要政策,其基本规律是:后几项政策相对固定,而前三项政策的内容和排序往往指明当年重点方向。例如2022年首要政策目标是保市场主体、2023年为扩大内需,而今年我们看到主要政策的前两项均和科创相关,第一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去年的首要目标“扩大内需”已经移居第三。
据此我们认为:新一轮财政逆周期调控或不同于以往几次传统基建投资扩张,将更加兼顾跨周期调节、聚焦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
具体财政支持政策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税收政策方面的表述更多为“落实”,既落实技术改造相关投资税收优惠,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二是政府专项产业基金的资金支持;三是国企改革,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础上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引导作用;四是财政对于教育和研发支持。

二、“大国大城”战略下财政和基建转向人口流入的发达经济带

本次预算草案在提及“推动城镇化建设”时,对于“三大工程”即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更多倾向吸纳农村人口较多的城市,并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这意味着未来人口大量流入的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将是财政重点支持方向。 

三、广义财政显著扩张,但主体转向中央负债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4%,略低于去年,财政扩张主要靠政府性基金支出的大幅扩张。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0.1%,与去年持平,但支出增长18.6%,支出绝对值较去年增长约1.88万亿。其背后主要是1万亿的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6000多亿的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去年超收和往年结余)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政府性基金的扩张与往年显著不同的是,增量资金主要来于中央,而不是往年持续扩张的地方专项债。对于政府投融资而言,意味着更低的融资利率和隐形债务风险。

四、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背后隐含了中央对于地产的预期转向平稳

自2021年以来,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下行,作为地方政府性基金主要收入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连续3年大幅下行。2024年预算草案中,对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目标为6.6万亿,较去年增长0.1%。我们认为这一增速目标较为客观,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央对于2024年房地产一级市场的判断和政策导向仍然以稳为主。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反映地方“盘活存量”压力大幅缓解

对比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完成情况和2024年的收支预算,可以显著发现今年的收支增速大幅缓解。其中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6743亿元,预算完成度为125.9%,增长18.4%。报告显示其收入高增的背后主要是地方加大资产处置力度,一次性产权转让收入增加,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较多。而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仅为5925.14亿元,下降12.1%,主要是地方收入调降较多。“一升一降”背后反映了疫后财政逐步走向正常化,地方国资通过存量盘活应急的压力大幅缓解。

六、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
2.财政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经济超预期下行的风险
4.政府债券违约超预期的风险
聚焦·数据
事件:2024年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CPI同比上涨 PPI同比下降

2月CPI同比上涨0.7%(前值-0.8%),主要受春节错月效应影响,环比上行1.0%(前值0.3%),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为-0.6%,新涨价因素影响为1.3%。PPI同比-2.7%,环比下降0.2%。 

一、服务价格带动CPI环比超预期上行,下游需求恢复缓慢拖累PPI改善

服务价格超预期上行,交通工具使用维修和旅游是主要贡献项。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1.0%,处于过去十年中的最高值位置,主要源于交通工具使用维修和旅游价格的快速上涨。受国际油价上行影响,2月交通工具燃料环比同样上涨1.9%。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服务价格春节期间意外下行。食品中,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12.7%和7.2%,2月猪肉和鲜菜的超预期涨幅带动食品项上涨较多。
PPI环比延续下行,上游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中游的设备和下游的消费品价格走低。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中游的石油、煤炭及燃料加工业、化学纤维、有色金属冶炼等价格上行。受春节假日房地产、基建项目停工等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减少,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水泥制造价格下降。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中游设备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行。

二、春节带动了CPI回升,PPI回暖需要政策支持

2月CPI环比涨幅超预期主要受蔬菜、交通和旅游项贡献。后续猪肉价格短期内难以回升,蔬菜在不出现极端天气扰动的情况下,预计后续价格总体走势符合季节性特征。2月旅游价格更是创下10年来最高涨幅,释放出消费需求修复的信号。
2月PPI环比延续回落,3月是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高峰,市场需求将转旺,将带动工业品需求上行,从而带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建材等市场回暖。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进一步显现,内需的企稳回升有望支撑未来价格的稳定走高。

三、 整体上CPI二季度转正、PPI三季度转正

3月份CPI的翘尾因素1.0%左右,新涨价因素在-0.9%左右,同比预计0.1%左右。随后物价会进入正常波动区间,居民生活消费的稳定小幅支撑CPI。
3月份 PPI的翘尾因素在-2.4%左右,这将拖累PPI的回升势头,新涨价因素在0.1%左右,同比预计收窄至-2.3%左右。在房地产疲软的情况下,出口形势好转给与PPI支撑,政府支持项目的加快建设有望成为带动PPI环比上行的贡献力量。
我们预计1季度 CPI和PPI增速分别为0%和-2.5%,全年分别预计在0.7%和-0.6%左右运行。整体节奏上,预计CPI二季度转正、PPI三季度转正。

四、风险提示

1.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的风险
2.美国通胀反弹的风险
3.美国出现突发流动性危机的风险

 

如需了解更多证券详情,可联系中国银河证券,扫码即可。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银河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