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公司降薪:CEO降薪35% 总监及以上降薪15%-30%

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CBA公司)14日宣布,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将采取降薪举措,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其中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降薪35%,总监及以上级别人员分别降薪15%-30%。CBA公司表示,希望以此次降薪为起点,带动全联盟友好协商降薪,减轻俱乐部运营压力,确保CBA大家庭每一个参与者平稳度过疫情。

据CBA公司透露,联赛自2月1日进入休赛阶段,但CBA公司和各家俱乐仍需持续支出运营费用,其中包括球员及工作人员工资、场租等。随着休赛期的延长,联盟及俱乐部承受着严重财务压力,多项计划内支出也处于冻结状态。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从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出发,CBA休赛期将继续延长,全联盟面临的财务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节流”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任务,降薪是共渡难关的必要之举、务实之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CBA公司和各家俱乐部积极组织并参与抗击疫情公益活动,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加油助力,展现了CBA联盟与全国人民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此次疫情也考验着CBA运营所应具备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近两个赛季,构建科学合理的球员薪酬体系已经纳入CBA联盟重点研究的范围。CBA公司表示,近期联盟将继续探讨工资帽和联赛收入挂钩的机制,并针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讨论动态调整的可能性,强化各类保险对联盟和运动员的辅助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385606/529903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新突破!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记者14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获悉,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成为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这两款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
我国疫苗应急攻关目前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推进。此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图片
来源:腾讯新闻

财新为《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一文致歉

财新网声明

财新网4月12日刊发报道《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引起舆论较大争议,我们认真核查,报道确有采访不够充分、行文存在偏颇之处,已在当日撤回报道。财新矢志满足公众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努力传递更多信息,呈现复杂事实的真相,这些事实既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包括我们财新自己)的期望,但无论是对此案还是任何新闻事件,我们都将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立场,以严谨严肃的态度深入调查。有未经慎查明辨的仓促报道,我们诚挚致歉,并将做出修正和追踪报道。感谢读者们长期以来的厚爱,财新唯以更高标准的自省与努力回报大家的信任。

财新网编辑部

2020年4月13日

来源:财新网

https://m.caixin.com/m/2020-04-13/101542123.html

陈薇团队新冠疫苗全球率先II期临床试验,84岁志愿者接种

4月12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牵头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 II 期人体临床试验正式在武汉开始受试者接种试验。这是全球首款进入 II 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13日上午,84岁高龄的武汉老人熊正兴在女儿熊英的陪同下完成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成为目前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中年龄最高的志愿者。

此次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II期临床试验由江苏省疾控中心牵头,湖北省疾控中心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共同承担完成。重组新冠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疫苗的 I 期人体临床试验注重安全性,而 II 期人体临床试验则注重有效性。与 I 期试验不同,II期临床试验规模更大,多达 500 人,且引入了安慰剂对照组。在 II 期人体临床试验中,志愿者无需接受 14 天的集中观察,只需自行完成安全性观察即可。在此期间,研究组会派专人对志愿者进行随访,指导其完成安全性观察和记录。

当前全球抗疫形势极其严峻,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疫苗II 期人体临床试验情况将影响全球抗疫的未来形势。

来源:百度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react?pageType=2&nid=news_6732798057384915019&sourceFrom=push&pversion=2&pdt=E54844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钟南山关于疫情的12个最新判断,信息量很大!

现在可以摘口罩了吗?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动物之间会传染病毒吗?全球疫情的拐点会在何时到来?带着这些问题,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奔赴广州,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Picture 1.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一、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现在国内外情况悬殊,中国由于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现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暴发的第一阶段,且仍在向上攀升。这意味着人传人的几率非常高,确诊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二、武汉过关了,但还有下一关

武汉解封了,我也很高兴。疫情暴发时,中央果断出手,对武汉城市交通进行管控,其他地方采取群防群治措施,是非常成功的,在疫情防控史上,这也称得上是一个壮举。

接下来仍然面临两个考验。一个是如何边防控、边复工,另外一个是“外防输入”关。现在国外还处在疫情暴发高峰,一些跟国外交流密切的中国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卷进去又出现部分疫情。武汉的下一个关也是全国的这一关,还需要通过各种防控举措过关。Picture 2.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三、境外输入造成中国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性小

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出现,会不会造成社区传播,引发我国疫情二次暴发?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是外来输入病例有没有传播,二是会不会在传播过程中暴发。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危险性肯定存在,特别是核酸检测阳性或已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例,传染性比较强,会造成病毒传播。

会不会造成疫情的暴发?估计可能性比较小。我国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区,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比如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距离等,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的几率很小。

四、谈全球疫情拐点为时尚早

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当前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最近这一周每天是以一两万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

到不到拐点,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进行强力的干预。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所以现在让我预测全球拐点,就比预测中国的难得多。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恐怕还需要两周。Picture 4.png?x-oss-process=style/w10

五、中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不会很大

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通常会出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可能已经被感染的人。另一个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

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两个概念,一类是开始没有症状,但后来会逐渐发展到有症状,这类是肯定有传染性的。另一类是最近我们发现的,在相当长的观察过程中始终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这类的传染性,我们正在研究。但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现症状,传染性就比较强,所以将他们作为一组人进行隔离观察,这样的战略是对的。

六、复阳患者大多不传染

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复发,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至于复阳患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则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一些学者曾经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培养,没有培养出病毒。

还有一种很少的情况,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础病,只不过症状改善了,并没有完全康复,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传染性。

总体而言,复阳患者带不带传染性,我个人不是太担心。

Picture 5.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七、新冠肺炎流感化尚无充足证据

新冠肺炎会不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这是一派的观点。到现在来看,还没有充足证据。除非病毒传播出现这样的规律:它的传染力仍然较强,但病死率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我们现在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观察,掌握充分的数据、案例,才能够得出类似这样的看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不认为这种预测会是现实。

八、动物间传播现在下结论太早

狗、猫、老虎等一些动物核酸检测阳性,究竟是污染造成的,还是感染的,有待观察。有些动物身上原本就带有一些病毒,不一定有症状,也不一定会传染。现在就认为这些动物身上的新冠病毒既能传染人,又能传染动物,而且都能致病,结论下得太早了,一般来说我不会那么看。

Picture 6.png?x-oss-process=style/w10

九、还没有特效药,但发现一些有效药

我们现在试验的一些药物,比如氯喹,实验结果肯定是有效的,我们正在总结,可能很快要发表出来。还有一些中药,比如连花清瘟,我们不仅做了离体实验,还在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编者注)发现,它抗病毒作用不强,但抗炎症方面表现突出,有关实验结果不久之后也会发表。此外还有中药血必净,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红花、丹参、赤芍等,用于活血化瘀,但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们现在也在总结。

十、疫苗不会很快上市

真正终结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现在各国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但我不认为疫苗三四个月时间就能做出来。此外,根据抗击“非典”的经验,去掉中间宿主,也能阻断疫情的传播。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链是怎么样的,搞清楚之后切断也很重要。

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极的。而且疫苗出来后,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没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十一、群体免疫是最消极的做法

对待疫情最为消极的做法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时人类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后活下来的人自然获得抗体。现在再用这种方法应对新冠病毒我不赞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取得很大进步,有很多办法预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体免疫。

十二、中国抗疫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执行力

中国战“疫”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对暴发地区进行封堵,阻断传播;二是基层群防群治,也就是联防联控。现在防控的核心也是两个,第一是保持距离,第二是戴口罩。

所以,最可分享的经验是执行力。很多国家的医疗水平、技术实力比我国高得多,之所以在疫情面前措手不及,就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少一线医务人员感染,而这道防线一旦垮掉,会很容易失控。

来源:人民日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377694/529069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音乐的力量|那些音乐成就电影的经典时刻

虽然刚刚复工,各地的音乐演出场所还未营业,各地的音乐会都暂停了,但那片归属于世界音乐的精神需求一直都在。

最近,红板报联合世界音乐推出「精神复工计划」04期专题“音乐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到音乐的力量,希望给予音乐人和音乐类平台更多信心。

了解“精神复工”:企业复工了,但是我们的精神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于是,红板报通过与各行各业联合寻求“精神复工”,给疫情期间受创的文化产业来一剂强心针。计划分为6类,6号计划为#寻找第四空间计划,即文艺生活空间。

 


 

本期主题分享,音乐是特殊的精神食粮,那些音乐成就电影的经典时刻。

钱和精神食粮,哪个更重要?

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被讨论烂了的话题。而且至今没有正确答案。没钱吧,精神食粮都买不起。有钱吧,不一定就要用来购买精神食粮。

在精神食粮里,音乐,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大类,也是尤为特殊的一类。

特殊的是,就算你不愿意为它付费,不会为专辑、演出买单,你也有办法获得它。而且会主动地寻求它。因为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里,我们实在是太需要它了啊。

在现实世界里,它是日常的听觉消遣,也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在很多关于音乐的电影里,我们更能作为旁观者,看到它对人类产生的积极作用。

那些感动过我们的经典电影,如果抽去了跟音乐相关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设定。那么不仅无趣,而且完全就编不下去了……

如果《海上钢琴师》里,那艘船上没有钢琴,那主人公1900就不会遇到钢琴,也就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

他或许会成为船上的工人,遭受歧视白眼,甚至因工伤死亡。一辈子都体会不到手指在黑白键上跳跃的快乐,也不会体会到在众人注视下弹奏钢琴的幸福了。

如果《钢的琴》里,主人公陈桂林的女儿没有学钢琴,我们就不会看到东北那一排排刚硬冰冷的工厂间。

一群人到中年依然平庸的东北糙老爷们,放下各自手中的事,一起怀着热血帮兄弟完成一个用钢铁做钢琴的荒唐之梦,我们也无从知道小人物原来也有大梦想。

如果《寻梦环游记》里,12岁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尔没有音乐梦,就不会因为触碰了一把吉他而踏入亡灵之地,就没有机会再见到逝去的亲人们,感受重逢的喜悦。

我们也就不会看到老奶奶在《remember me》的歌声中记起自己的父亲,也就不会明白: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有人牵挂、爱着你,便是活着。

如果《爱乐之城》里,男主角爵士钢琴家塞巴斯蒂安没有遇见女演员兼剧作家米娅,就不会有一对志同道合的爱侣相互慰藉扶持,一起追求毕生梦想。

我们也不会看到艺术与商业、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朦胧博弈,也不会从中受到启示。

这样看起来,音乐真的很重要啊。能给人指明方向,能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可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再专注于听音乐这件事。所以,世界音乐菌每天都在搜罗和分享好音乐给大家听,希望帮你们储备些精神食粮。这样的话,即使在地铁上,即使眼前都是表情冰冷的人群,你也可以戴上耳机开开心心地享受音乐。

既然都说到这了,世界音乐菌就要安利几篇之前推送过的好文了。你们可以看到,音乐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巨大。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原文

01

《炮火笼罩叙利亚,医生在洞穴做手术:“我们没有麻药,但有音乐”》

02

《英国音乐家为61岁大象弹琴,坚持9年,只为替人类赎罪》

03

《听完这首天籁合唱,我彻底爱上了这对父子》

04

《不愧是文艺复兴发源地!在家隔离的意大利人把阳台都变成了音乐会现场…》


「互动话题」

音乐成就电影经典时刻,

闭上眼就能想起的电影插曲,

有哪些?

iPhone上线交通互联卡覆盖275个城市

中关村在线消息:今天凌晨,苹果正式向iPhone用户推送了iOS 13.4.1正式版更新,除了例行的BUG修复之外,苹果此次还带来了许多用户期盼已久的交通联合公交卡,目前上线的有京津冀互联互通卡和深圳通。

 Apple Pay交通互联卡上线

Apple Pay交通互联卡上线

据了解,此次Apple Pay中更新的京津冀互联互通卡和深圳通均支持全国互联。根据之前交通部公布信息显示,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共 275 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这就意味着,iPhone用户现在也可以在全国275个城市使用交通卡功能。

 交通互联卡目前支持全国275个城市

交通互联卡目前支持全国275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交通互联卡可以实现全国共 275 个地级以上城市互通,但是许多在一些城市是不享受折扣的,具体有无乘车折扣,还要以当地政策为准。

来源:网易新闻

https://c.m.163.com/news/a/F9MH8F5D051189P5.html?spss=newsapp&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伯尼·桑德斯宣布退出美国总统大选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佛蒙特州独立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向其竞选团队成员宣布,退出美国总统大选,随后他将向支持者发表讲话。

在今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初选中,桑德斯初期表现良好,纷纷拿下新罕布什尔州、内华达州等初选,但随后在“超级星期二”多州初选接连失利于前副总统拜登,随后,多名候选人在退选之后也转为支持拜登,让桑德斯感到大势已去。

桑德斯致力于全民医疗保健、经济平等,以及对美国亿万富翁阶层进一步的控制收缩。

桑德斯退选后,领跑民主党预选的前副总统拜登成为民主党唯一总统竞选人。

来源:央视新闻

http://m.news.cctv.com/2020/04/08/ARTID4BAMOJYC4WD5ODv1i4H200408.shtml